学生写作

《传承》——江西省第十八届大学生写作大赛获二等奖作品

发布日期:2023-11-03    点击:

四月清明断魂日,行人难掩悲戚色。我感受到的“断魂”之悲恸,不是倾盆大雨似的一次性喷涌而出,而是似那江南梅雨时节的绵绵细雨,细密但却持久。

清明那日,是我生平以来第一次去烈士纪念馆,所见所闻,实在震撼心灵。到了那里才知道,往前那几十年的什么网上祭奠、书本上那些烈士事迹、画像等等,都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远不如亲眼见来的震撼。那天早晨,少见的没有下雨,行至纪念馆外围,那里的绿化做得很好,笔挺的松柏焕发出灼灼生机,为那些英魂的安葬之地提供了干净清新的空气。进至馆内,来祭奠的人数不胜数,行人皆身着朴素,胸前别着团徽或是党徽,上边鲜艳的五星红旗泛着忧郁的光泽,他们神色庄重,来人皆手持一支菊花。我跟着学校的相关人员一路深入馆中,将自己手工制作的纸菊花轻轻搁在那块直指青天烈士纪念碑前。指尖触及了那块冰凉的碑,那凉,不只是皮肤有感觉,就连指骨都感受到了那股凉意,像是触摸到了已逝去战士冷硬的脸庞,不由得心中大恸。继续向馆内前走去,是一圈纯黑的石碑,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我不由得放慢了脚步,也不自觉地屏住了呼吸。走近一看,那碑原是别具匠心的,上面刻满了各市各区各县各乡甚至各村在革命斗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的姓名,那些姓名都是描金的。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的尸身难以归乡,大部分都是被葬在异国他乡,甚至有的人的尸身连寻都难以寻觅,现在将他们的名字刻在这里,也算是回家了吧。整个碑是圆环状的,我走只觉得望不到尽头,可圆又是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象征,想来那些曾经逝去的、消散的灵魂们,都已轮回转生了。

在馆里的所见所闻,除却心中的震撼和悲恸外,还油然而生出一股希望、欣慰之情。手持菊花、面容慈祥的大人将手中的菊花让给了身旁年幼的孩子,鼓励孩子上前去献花,还伸出大手握紧孩子的小手,一步步耐心地引导着孩子一字一句地读着烈士纪念碑上战士们的生平事迹。我站在他们的身后,不禁回忆起我在这个年纪时,从未有人如此教导过我,也从未到过烈士纪念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传承,人生代代无穷已,曾经革命的精神还有力量,终究还是在新的一代传承了下去。看到他们,我仿佛看到了革命火种传承和延续的接力,在无限蜿蜒的希望之路上奔跑得越来越快。

革命的烈士们,你们的努力并未被辜负,快瞧,又下起了毛毛细雨,雨水一滴滴溅在碑上,像不像开出了一朵朵希望之花?

版权所有: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 文法系 © 2017-2024  备案编号:赣ICP备17008191号

建议使用 1440*900 分辨率,Chrome浏览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