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读倾城,颇有感触:“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有人说,张爱玲小说的底色是:荒凉,她笔下的故事多以悲剧结尾。而她的《倾城之恋》却出人意料般的大结局圆满,但这终究是偶然的。正如张爱玲所说:“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一个女生,把命运当作赌注,想来没有什么比这更可悲的了。
这是一个动听的故事,是一篇探讨爱情、婚姻和人性在战乱及其前后,怎样生存和挣扎的作品。战乱时的香港,上海旧式大家庭中出来的白家小姐白流苏,经历了一场失败的婚姻,受尽了家里的冷嘲热讽,看尽了世态炎凉。与偶然认识的黄金单身汉范柳原,远赴香港,拿自己做赌注,争取一场属于自己合法的婚姻。两人“缠绵徘徊”于浅水湾饭店,白流苏是服输的,日军开始轰炸浅水湾,范柳原折回保护白流苏。狂轰滥炸,生死交关,范柳原许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诺言,流苏欣喜中不无悲哀。
范柳原和白流苏的爱情故事,有九曲回肠之缠绕和复杂,他们之间的感情扣人心弦,显得那么“动听”和富有魅力。对此,张爱玲曾说“我以为这样写是更真实的。我知道我的作品里缺少力,但既然是个写小说的,就只能尽量表现小说里人物的力,不能替他们创造出力来。而且我相信,他们虽然不过是软弱的凡人,不及英雄的有力,但正是这些凡人比英雄更能代表这时代的总量”。
这些动听的情节包括范柳原和白流苏人性的可爱可笑、可怜可悲、可恨可鄙、可亲可信,而她们身后香港陷落这个背景,是他们之间某种关系的隐喻,这种关系就是范、白之间特殊的战争,是男与女的“战争”、生与死的“战争”、爱与恨的“战争”,即人性之间的“战争”。但故事动听之处更在于,他们在相互争斗中萌生了爱情。流苏是一个相当厉害的女人,她不经意的低头,便成了范柳原心动的理由,如徐志摩笔下的“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白流苏正是以这种千娇百媚、温柔优雅、风情万种的姿态捕获了范公子那颗漂泊的心。
很喜欢里面的一段话:“在日常世界里,他们间存在一场征服的战争,他们内心明争暗斗。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她只喜爱他用更优厚的条件前来议和。但是在这个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是什么因,什么果?谁知道呢,也许就是正因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也许流苏是幸运的,一场陷落让她等到了一个男生,一段婚姻,但这终究是一场华丽而冒险的梦,毫无现实可以支撑。
张爱玲笔下的爱情,没有毫无破绽的美满,星星点点的幸福里,却是谁也想不到的偶然。 胡琴咿咿哑哑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