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写作

海洋—民族发展的助力器 —— “关注海洋,爱我海疆”征文选登

发布日期:2018-02-22    点击:

钟碧清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风雨的故乡,五洲的通道,资源的宝库。海洋在一定程度上主宰了国家的兴衰。早在2500年前,古希腊海洋学者狄米斯托克利就预言: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古今中外的史实说明,凡是大力向海洋发展的国家,皆可国势走强,反之则有可能落后挨打。

中国是一个背陆面海的国家,五千年的历史证明它的兴衰荣辱与海洋密切相关。从秦汉的强盛,大唐的繁荣到明清的“海禁”和近代的海防危机以及现代的海洋权益争夺,无一不折射出海洋对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随着陆地资源的日趋枯竭和海洋开发的深入,“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作为一个濒海大国,中国要在新世纪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的战略目标,就必须抛弃传统的“重陆轻海”的观念。关注海洋,利用海洋,经营海洋。位于中国东部和东南部的各海区是中国整体地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是中国走向远洋,拓展海洋权益的必经之地,具有十分重要的地缘战略价值。制定正确的地缘战略,维护并拓展海洋权益,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对中国在新世纪的安全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主权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处理自己内外事务,管理自己国家最高权力。它是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之一,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海洋权益属于国家的主权范畴,它是国家领土向海洋延伸形成的权利。国家在领海区域享有完全排他性的主权权利,这和陆地领土权利性质是完全相同的。按照逻辑学上“属加种差”的定义规则可以对海洋国土给出这样一个简单的界定:海洋国土是沿海国家和群岛国主权管辖范围内的全部海域。它包括内海水、港口、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上述管辖海域的海床和底士及领海上空。海洋国土是隶属于国家主权的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

我国大陆邻接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大海域,台湾省并邻接太平洋一隅。自然地理总面积总共为470多万平方公里。但除渤海外,其他海域界限还没完全划定。近年来南海地区存在的一些岛礁主权和部分海域划界争议升温,菲律宾、越南等国频频制造事端,美国、日本等外部势力也积极插手,使南海问题更加复杂。从表面看,南海问题是围绕国家主权及相关权利所展开的法律问题和历史问题;从实质上看,南海问题的核心是资源的占有和开发问题;从根源上看,南海问题是南海周边国家与域外大国相互勾结、相互推动的结果。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可划归我国管辖海域海洋国土面积大约在300万平方公里,但周边一些海洋国家已无理提出多大150多万平方公里主权要求。在东海方面,日本违背中日两国关于将钓鱼岛主权战士搁置的承诺,实际上侵占了该岛,并试图以该岛为起点,与我国争夺东海部分海域。占领岛屿意在控制岛屿周围的海洋,控制海域意在夺取海洋内丰富的石油矿产和鱼类资源。

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解决好海洋争端,邓小平有过论述。他说:“我访问日本的时候,在记者招待会上他们提出钓鱼岛的问题,我当时答复说,这个问题我们同日本有争议,这个问题也许下一代人会更聪明些,有更好的解决方法。一个办法是我们用武力把这些岛统统收回来;一个办法是把主权问题搁置起来,共同开发,这就可以消除多年积累下来的问题。”要保护国家海洋权益,我们应该处理好以下三大关系:

一、正确处理民族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美国人有句名言:“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在领土问题上没有什么温情可言要以对历史,对后代负责的态度维护国家的合法权益,在尽可能维护国家间友好关系的同时,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

二、正确处理主权主权属我与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关系,维护国家主权是前提。

“搁置争议”不是搁置主权,已经属于我们的主权问题不能谈判。“共同开发”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共同开发。

三、正确处理和平方式与武力解决的关系,以和平为目的,以武力为后盾。要把和平放在首位,花最大的力气争取。

作为青年学子,我们应该努力学好海洋文化知识,扎实功底,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同时,树立正确的海洋价值观,肩负起祖国海洋事业建设的历史使命,支持和推动海洋事业的持续发展,促进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使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版权所有: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 文法系 © 2017-2024  备案编号:赣ICP备17008191号

建议使用 1440*900 分辨率,Chrome浏览器浏览